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。好发于皮肤菲薄、骨隆突处,如后枕部、骶尾部、两侧髋部、足跟部。发生于腘窝处的压疮很少见。现将一例腘窝压疮报告如下。 1、病例介绍 患者,男,89岁,右侧股骨粗隆骨折入院,给予骨髂牵引治疗。于牵引治疗45天发现腘窝处衬垫(毛巾)有血迹,逐查看皮肤,见腘窝处有一2cm×2cm大小水泡,已破溃。及时给予局部减压,溃疡贴保护,创面于10天后痊愈。 2、经验教训 入院时应用Barden量表该患者评分为11分,属高危压疮患者。给予每月评估患者皮肤情况、气垫床使用、教会患者借助床上工具局部轮换减压,骶尾部、足跟部使用减压贴。对该患者皮肤管理,护士陷入了下列思维误区:①每日的皮肤评估,只关注好发部位皮肤评估,没有全面评估,以至于腘窝处Ⅰ度时压疮未及时观察到,散失了及时干预的机会。②每月的皮肤评估,只考虑压力(身体的重力)对局部皮肤的不利作用,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对局部皮肤的不利作用,该患者功能锻炼时就有腘窝处与衬垫之间摩擦力的存在。③忽视了腘窝的结构特点,腘窝部位皮肤的通气性差,容易受汗液浸渍。潮湿会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,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,皮肤本身对摩擦等机械性作用防护能力下降,局部易发生潮红、湿疹甚至溃烂。 3、讨 论 教课书列出的压疮好发部位只是常见部位,其实身体任何部位受压都有发生压疮的可能。所以护士在进行皮肤评估时,不但要重视对好发部位皮肤的观察,更应全面评估病人发生压疮其他部位的可能性,防止压疮发生。其次,护士要随时观察受压局部皮肤情况,做到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疗。最后,护士应提高对压疮危险因素的正确评估,加强业务学习,更新知识,提高病人及家属更多地参与压疮的防护,杜绝压疮的发生。 |
作者: 胡维琴 |
|